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 十九大代表们怎么看?

新闻来源:速盈娱乐智通 发布日期:2017-10-24 浏览次数:2656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民宿火了起来。区域民宿这张牌如何能打得响、打出特色牌?听听江苏的十九大代表怎么说。

     “你那里的游客都是哪里来的?主要是周边的还是远处的?在村里住宿吗?”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介绍了他们组织村民脱贫攻坚的情况,习近平听后问道。

  “我们那里生态环境好,有的游客一住就是一个星期。”潘克刚回答。

  “那能增加不少收入,不错。”习近平说。

  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如果市场趋于饱和,要提前采取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这是10月19日上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的一段谈话内容。花茂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些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实现了脱贫致富。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人数的增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民宿也火起来。区域民宿这张牌如何能打得响、打出特色牌?听听江苏的十九大代表怎么说。

 李晓霞:民宿将带动本村150人就业

  李晓霞是来自盐城大丰区大中镇恒北村的十九大代表,作为村党委书记,她时刻关心这百姓腰包能否鼓起来。当看到所在村的百姓家中屋子空着时,她会提醒百姓,能否将家中的屋子腾出来做民宿。在发展水果的同时,以梨民宿为代表的“梨文化”正在形成。如今把一只小小的梨子做到三产齐全,注册的“恒北”系列品牌覆盖40多个类别,梨子衍生出了梨酒、梨面膜。

  李晓霞代表说,发展民宿一定要让人们的观念逐步转变,“一开始百姓并不能有一些顾虑,因为,民宿要想吸引人,是要进行一些投资,这每分钱都是百姓的辛苦得来的钱,如果没有人气,百姓投资会有顾虑,为了让百姓愿意去投资,李晓霞代表主动去做工作,并给于扶植政策。李晓霞用一组数据说明了“观念”改变之后的增收:五年前全村农林牧副渔的收入在3、4千万,去年年底已经达到1.25亿元。

  “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除了种水果梨,也开始打文化梨,从2014年开始,逐步发展民宿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恒北村,游客多了,他们会把可口的早酥梨带回千家万户。反而更加促进了梨产业的发展。另外,李晓霞代表说,种植业一年花费的时间不长,一年也就4-5个月,村民大量富裕的时间可以用于民宿、农家乐等创业项目的开展,这也能让百姓明显增收。

  李晓霞代表说,发展乡村旅游及民宿,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不能破坏原有的环境,恒北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就注重环境保护,比如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注重产业特色、以注重环保前提发展经济,给恒北村收获了一次次的发展机遇。李晓霞说,目前恒北村正与浙江客商洽谈建设温泉度假村项目,投资5亿元,李晓霞说,客商看中的就是恒北村优质的生态资源,预计该项目落成后,恒北村的乡村旅游将实现“升级”。仅此一项,可以带动本村150人就业。

  郁霞秋:让游客来有天有地有山水有吃有住

  长江村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保税区(金港镇),紧靠内河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东邻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张家港港,西接江阴长江大桥,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该村经济实力雄厚,村民生活富足安康,村庄整洁美丽,是张家港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江村把张家港“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精神传承发扬,扫出了“江苏省文明村”十连冠,扫出了盛开在长江边的“长江名花”。他们以“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香”为目标,建成百亩绿化地和万米绿化带,真正做到了让村民居住在公园里。、在环境整治方面长江村的力度非常大。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主动淘汰落后污染型企业,同时先后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旗下企业新增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改进,确保企业环保全达标。如今,村民手机相册中的“长江蓝”已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美丽中国”的长江映像。

  十九大代表郁霞秋是长江村的党委书记、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长江润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到美丽的风光的乡村建设,郁霞秋表示,“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大家都想反哺。这种美丽的田园风光是人们向往的。”她认为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吃有住的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城里人也可以享受田园风光,还可以和农民之间增加感情交流,“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举措。”

  王向红:将民俗+名宿结合起来发展

  作为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对照年人均收入6000元新标准,淮安市涟水县还有3.7万低收入农户、10.85万低收入人口和3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没有脱贫,仍戴着省级重点帮扶县“帽子”。涟水县大力推行产业脱贫,让低收入农户分享更多产业链环节的增值利益,力求“一字落而满盘活”。

  十九大代表、涟水县委书记王向红告诉记者,他们将以“一路一廊”战略为引领,绘制产业富民“上河图”。“一路”即以国道233涟水段为主线,以今世缘食品产业园、成集小延安园等载体为依托,结合涟沭结合部片区扶贫开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有机稻米。“一廊”即以古淮河为廊道,组织实施水利配套、交通完善、农业开发、生态修复、文化旅游、扶贫开发“七大工程”,规划建设花卉观光、运动休闲、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文化旅游“五大生态经济特色区”。目前,古淮河生态经济廊道建设规划已基本形成,涟沭结合部特色产业带发展规划正在加紧编制,力争通过3-5年努力,将“一路一廊”打造成全县高效农业引领区、特色农业展示区、乡村旅游示范区,使涟水成为长三角地区百姓最信赖的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食品加工基地和周边居民欣赏田园风光、品味乡土风情、体验农耕文化、探寻红色之旅、回忆似水乡愁的向往之地。

  “不是简单的卖粮食,田里长出来的东西,不仅加工出来,再加上文化创意,再跟我们休闲观光、生态连在一起。”王向红介绍,他们将建设加起来不低于6万亩的百花园、百药园、百菌园、百果园,就可以带动5000多户低收入农户增收。” 以后,游客来了不仅可以看,还可以买,可以加工,可以旅游,将乡俗和民宿都发展起来了。

  王向红认为,美丽乡村,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现在很多农村留不住人,在于环境的不干净。而美丽乡村的打造,还不仅仅是外部的问题。“留住乡愁、美丽记忆,不仅仅是环境的问题,还有内在文化跟的记忆。我觉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在物质层面,更在精神层面。城市人未来肯定要追求美丽乡村,讲究心灵的舒服。”但是王向红也特意指出,打造美丽乡村是发展方向但是不能急功近利,还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按照老百姓心目中想象的美丽乡村去打造,而不是简单的“拆”和“建”,“这个事情真的是急不得,慢不得,是个漫长的过程,但一定要做。”



  • 在线咨询